房天下>福州二手房>福州教育房>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

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 小学|区重点|公立 别名:晋三小]

  • 学校地址:火车站沁园路31号
  • 学校特色:双语外语类
  • 学校电话:0591-87054800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2017年秋季小学一年级招生工作简章:
一、招生原则
公办小学实行“免试入学,划片招生”。依据“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农村公办小学按自然村招生,城区公办小学按划片范围招生。公办小学严禁招收“择校生”。民办小学实行“自主招生”。
二、招生对象
各小学片区内户籍以及符合政策要求年满六周岁(2011年8月31日前出生未入学)的适龄儿童。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适龄儿童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街道或乡镇办事处批准。
三、片内生的入学办法
(一)公办小学应保证片内生入学。
片内生的具体认定、审核由学校负责,有争议的由教育主管部门裁决。户籍在片内但不符合片内生条件的,属挂户生,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二)片内生的界定
1.凡属以下情况之一者,均应作为片内学生安排入学:
①父母一方及适龄子女户籍同在招生片内,在片内同一地点有自己的房屋所有权证(不动产登记证)并作为日常生活居住地的。
②父母双方确因实际困难小学内未购房,父母一方及适龄儿童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屋(祖父母辈有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登记证)作为日常生活居住地,且户籍在同一地点的(如祖父母辈户籍不在同一地点应提供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四、其他特殊群体入学办法
(一)军人子女按《福建省贯彻<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的实施办法》(政联〔2013〕1号)予以照顾安排,五城区军人子女照顾对象由市(区)双拥办负责认定。
(二)高层次人才子女按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中小学和幼儿园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15〕34号)、《福州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办法》(榕政综〔2014〕303号)予以照顾安排,五城区高层次人才子女照顾对象由市人社局负责认定。
(三)在我市投资经商的港澳同胞子女、华侨子女、外籍子女及优秀回国人员子女等属国家、省、市特殊照顾对象的,按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予以照顾安排。
(四)台商子女可以到区域内相对就近的定点小学就读,也可以在居住地片区内小学就近入学。台商子女是指台湾同胞投资者子女及台资企业的台籍工作人员子女。 台商子女由监护人向市台办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入学所需材料,经市台办审核后,由市台办于7月1日前统一造册报送市教育局办理入学手续。台商子女申请入学所需材料:适龄儿童父(母)的台胞证和台湾户籍证、营业执照(股东协议书)或聘书、能证明适龄儿童年龄和父(母)子(女)关系的证件。
五城区接收台商子女的定点学校:
鼓楼区:福州实验小学、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鼓楼第一中心小学;
台江区:台江第三中心小学、台江第五中心小学、台江实验小学;
仓山区:仓山实验小学、福州麦顶小学、福州仓山小学;
晋安区:晋安第一中心小学、晋安区鼓山新区小学、晋安第五中心小学;
马尾区:马尾实验小学、师大二附小、乌山小学名城港湾分校。
(五)孤儿、烈士子女、见义勇为人员子女的户籍关系在本片区但长期寄养在亲属家中的,可经当地教育局审批后就近安排入学。
(六)对农民和农民工进城购房,教育行政部门凭经房屋登记(住建)部门备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在不出现大班额的前提下原则上应按所在招生片区安排其子女就读,无法全部安排进城购房的农民和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通过电脑派位方式录取该类适龄儿童,派位不成功的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相对就近的学校入学。农民和农民工进城购房具体认定条件如下:
1.购房者为乡镇及以下户口或持农民身份证明的即视为农民和农民工。
2.“进城购房”不限制具体购买区域,但限制为购买新建商品房,购买办公用房及二手房的农民和农民工子女不列入照顾范畴,购买时间应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的若干意见》(闽政〔2016〕11号)印发后(2016年2月17日及以后)。
3.以房产证(不动产登记证)为入学凭证,未办证的需提供商品房买卖合同和预告登记证明。
(七)住宅被征收人适龄子女可依住宅征收部门的住宅征收安置协议、户口簿等相关证明材料,按以下办法安排入学:
1.原地安置且住宅被征收前符合片内生条件的,可在原居住地片内小学入学,也可由过渡地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2.异地安置且已把安置地作为日常居住地但户口未迁移的,可由安置地所在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3.货币补偿安置且尚未购房的,可由过渡地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以货币化安置补偿款购买商品房后,自《房屋征收货币补偿安置协议》签订之日起3年内,被征收人子女仍可在原被征收住宅划片区内小学入学。
(八)台、港、澳胞子女、华侨子女需要在暂住地附近小学就读的,可向区教育局提出申请,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九)外籍子女可到福州西湖国际学校就读,需要在暂住地附近小学就读的,可向区教育局提出申请,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因故在暂住的非户籍所在地申请就学,经教育局审批后安排入学:
1.父母双方从事地质勘探等流动性较大的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学生;
2. 父母双方因工作调动不在学生户籍地工作,需随父母居住生活的学生;
3. 父母离异,抚养一方无法履行监护人职责或丧失监护能力,确需由其亲属抚养监护的学生。
(十一)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小学统一实行电脑派位招生。各校要确保电脑派位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并保证本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安排入学。获得省优秀农民工以上荣誉称号、市级劳模以上荣誉称号及市十佳农民工称号的随迁子女,可直接向暂住地教育局提出申请,按相对就近入学原则予以安排。
1.入学条件: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小学需具备原籍户口簿和父母身份证、父母双方辖区内居住证或房产证(不动产登记证)。随迁子女父母如2月28日及以前暂住登记信息已录入福建省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持有辖区内福建省暂住登记凭证,随迁子女也可以申请就读公办小学。如果随迁子女父母持有居住证但为2017年3月1日后(含3月1日)变更居住地到辖区内的,不符合电脑派位条件,由居住地所在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2.五城区优先派位条件:在随迁子女具备公办小学就读条件的前提下,对学校第一志愿学生设置以下派位优先等级:
(1)最优先:父(母)持有志愿学校片内房产份额50%(含)以上的随迁子女。
(2)次优先:父(母)3月1日前在居住地所在区持有营业执照并具备纳税证明(国税、地税电子发票)的随迁子女。
(3)第三优先:父母一方在市区持续缴纳社保6个月(截止当年6月30日)以上的随迁子女。
3.录取办法:随迁子女志愿人数少于学校学位余额数时,学校应当全部予以录取;志愿人数超过学位余额时,由教育局或其授权的学校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确定学校的录取对象,学校不得擅自接收未经过电脑派位录取的随迁子女入学。参加电脑派位未被录取以及符合条件因故未参加电脑派位的随迁子女,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到生源不足的公办学校就读。
对于暂不符合我区公办学校接收条件的随迁子女,学校要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并帮助与民办学校对接。
五、小学招生预报名办法
2017年五城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实行网络预报名,统一通过“福州市小学招生预报名系统”开展预报名工作。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预报名成功的适龄儿童进行入学凭证核查后确认适龄儿童报名资格。确认具备报名资格的随迁子女另需通过“福州市小学招生预报名系统”进行网络填报志愿,以便开展电脑派位工作。
六、招生日程安排
(一)预报名与入学凭证核查
1.6月16日至30日,所有适龄儿童通过小学招生预报名系统参加预报名。
2.7月1日至10日,预报名成功的片内生到划片学校、预报名成功的随迁子女到报名点进行入学凭证核查。片内生应携带居民户口簿、房屋所有权证(不动产登记证)。随迁子女应携带原籍户口簿和父母身份证、父母双方辖区内居住证或3月1日前办理的福建省暂住登记凭证或房产证(不动产登记证),可根据实际另行提供辖区内营业执照及纳税证明、父母市区社保缴费证明等材料。
3.7月17日,小学通知片内生和随迁子女入学凭证核查结果。
4.8月11日至8月17日(双休日除外),不符合片内生条件的本地生、除随迁子女以外的其他政策照顾对象到区教育局进行入学凭证核查,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就读小学。不符合片内生条件的本地生应携带户口簿,其他政策照顾对象应携带适龄儿童身份证件、监护人身份证件和居住证明、政策照顾凭证(相关部门的认定材料)。
(二)本地学生及政策照顾对象报名
1.8月18日至20日各小学接受本地学生及政策照顾对象报名。
2.8月 22日,各小学公示片内生招收情况。8月27日,新生发榜。
(三)随迁子女填报志愿与录取
1.随迁子女填报志愿与录取时间安排如下:8月22日,区教育局公布辖区内向随迁子女开放的小学学位余额;8月23日至24日中午12:00,随迁子女通过小学招生预报名系统网络填报志愿;8月25日,全区进行电脑派位及对未能通过电脑派位录取的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入学;8月26日,公示电脑派位结果及统筹安排入学结果。
七、工作要求
(一)各小学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招生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义务教育的基本理念、免除学杂费、寄宿生生活补助、农村学校免课本费等政策家喻户晓,为小学一年级招生创造良好氛围。乡镇、街道教育组或者其授权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在8月15日前,将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的入学通知书发给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二)各小学要在招生前通过学校信息平台、政务公开栏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学校的性质、办学规模、经费来源、招生计划、招生条件、招生范围、招生时间、录取办法、咨询电话和报名时所需携带的各种证件等信息,同时要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超计划招生的学校应向教育主管部门说明情况。
(三)各小学应于招生期间设置专门的办事窗口,并公布联系电话。要增强法制观念、政策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热情、耐心、细致地做好家长的工作。对招生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要及时化解,严禁推诿和上移矛盾,以维持正常招生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今年秋季小学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为保证招生工作顺利进行,防止弄虚作假,各小学应做好片内学生摸底调查、查验“两证”(居民户口簿、房屋所有权证)以及建立片内生档案等工作。招生结束后,学校应公示新生名单。对群众举报以及其他途径发现的各类造假现象,必须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查验,一经查实,将所招学生退回其原划片区,由所在区教育局统一安排。对提供虚假证件的家长,依法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五)公办、民办学校一律不得对适龄儿童进行入学测试,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对确属残疾的适龄儿童,各小学应将其接收并安排随班就读或说服家长前往晋安区启智学校就读。对于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为规范电子学籍管理,各小学应于9月30日将新生学籍输入电子学籍系统,学校不得招收寄读生。
(六)加大招生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依据有关规定把住招生入学门槛。学校不得以与部门(单位)“共建”名义违规招生。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向学生违规收取任何费用,对违反教育收费规定乱收费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区教育行政、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各类招生腐败行为,核查属实的要从重从严处理,公开曝光。
八、本《意见》由晋安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2017年秋季小学一年级招生工作简章:
一、招生原则
公办小学实行“免试入学,划片招生”。依据“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农村公办小学按自然村招生,城区公办小学按划片范围招生。公办小学严禁招收“择校生”。民办小学实行“自主招生”。
二、招生对象
各小学片区内户籍以及符合政策要求年满六周岁(2011年8月31日前出生未入学)的适龄儿童。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适龄儿童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街道或乡镇办事处批准。
三、片内生的入学办法
(一)公办小学应保证片内生入学。
片内生的具体认定、审核由学校负责,有争议的由教育主管部门裁决。户籍在片内但不符合片内生条件的,属挂户生,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二)片内生的界定
1.凡属以下情况之一者,均应作为片内学生安排入学:
①父母一方及适龄子女户籍同在招生片内,在片内同一地点有自己的房屋所有权证(不动产登记证)并作为日常生活居住地的。
②父母双方确因实际困难小学内未购房,父母一方及适龄儿童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屋(祖父母

[显示全部]
学校介绍

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的“花园式”学校。学校占地10763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1146名学生,教职员工 69人。 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魁岐铁路小学、五七小学、二七小学、东方红小学、福铁一小、福铁二小、福州铁路实验小学,2003年更名为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 风雨兼程五十年, 硕果累累谱新篇。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追求卓越、管理严谨,营造了“校园、乐园、花园”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富有创新精神的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的全体教职员工,致力打造“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全新教育理念,不断开拓进取,营造“爱生、严谨、奉献、求索”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勤学、向上”的学风,向着更高更远的办学目标迈进。

招生范围

1、站东社区:茶园街道铁六委沁园路、沁园新村、沁园支路2号沁春公寓、站前路河滨新村、沁园支路河东小区、沁园支路X号、沁园支路河滨新村、山洞口河东小区、山洞口新村、火车站山洞口、盛景新村、盛景苑小区、水头村1-14 2、站前社区:茶园街道铁路第二委北环东路26号、茶园街道铁路第二委沁园路26号、茶园街道铁路第一委站东路、斗门红星小区、火车站水头山新村、火车站新村、沁园路50号火车站新村、龙事达广场华林路389号、华林路303号铂晶大厦 3、铁中社区:桂山路5号铁中宿舍(桂山路172号)、铁路技校宿舍(桂山路109号63、65栋)、地质测绘院宿舍(桂山路185号)、地质勘探宿舍(桂山路5号)

入学条件

一、小学一年级招生实行“免试入学,划片招生”。 二、小学片区内户籍以及符合政策要求年满六周岁(2011年8月31日前出生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适龄儿童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街道或乡镇办事处批准。

学校特色描述

双语教学是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2004年,学校教师自行编写校本双语教材《铁路与英语》,受到广大师生与上级领导高度评价。

免责声明:入学情况仅凭历史经验总结,在此不承诺升学事宜。购买房屋时,请谨慎核查。